
明朗服務有限公司成立於一九九七年,乃香港善導會轄下一間經政府註冊的社會企業,以非牟利方式運作,致力為各大小公司、機構和家庭提供不同優質服務。 明朗服務有限公司營運擁有逾20年經驗,當年碰著大型屋邨的搬遷,需要大量勞動人士,香港善導會便決定成立一間公司承接整個工程,直接為更生人士帶來工作機會,不需再艱辛地找僱主聘請他們。明朗便因此成立,以非牟利方式運作,至今共有5個業務:搬運物流服務、清潔服務、展覽服務 Smart Exhibition、好修成綜合維修服務及麵包咖啡店「甦爐」。 明朗希望透過提升業務及持續發展,為更生人士及其他弱勢社群如精神病康復者提出多元就業機會及在職培訓,讓他們在工作中建立正確人生觀,協助他們發揮潛能。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對弱勢社群來說,一份工作比只給予資助更重要,明朗期望給予弱勢社群機會踏前一步,讓他們提升競爭力,自給自足,重返社會。

新生精神康復會致力倡導與促進精神病康復者、其家屬及公眾的精神健康與身心康泰,最終目標是為他們爭取平等機會,獲得公眾接納,達致融入和全面參與社會。 本著從心關顧與尊重、勇於創新、持續追求卓越及恪守專業精神,新生精神康復會致力開拓及提供以人為本、以復元為導向及以實證為基礎的優質社區精神健康服務。

明途聯繫有限公司成立於2002 年,以社會企業模式經營便利店、復康用品專賣店、「復康速遞」直銷業務、市場推廣服務、網購、餐飲業務、清潔服務及機構消費計劃,以商業營運模式致力為殘疾人士及弱勢社群創造就業機會,更有尊嚴地融入社會工作。

聖雅各福群會由聖公會何明華會督及熱心人士於1949年創辦,最初於石水渠街北帝廟的一個偏廳開始兒童工作(聖雅各兒童會),及至1963年在堅尼地道建成六層高會所,提供兒童及青少年服務、長者服務及復康服務。1987年,本會位於石水渠街的總會大樓落成,服務更趨多元化。本會在1990年開辦第一個灣仔區以外的服務單位(現稱中西區長者地區中心),隨後陸續在不同地區開拓新服務;單位主要分佈於港島北岸,從西環寶翠園至柴灣興華邨。近年,由於需求殷切,本會在九龍及新界亦設立不同服務。現時,福群會在全港有85個服務點;截至2022年9月,本會職員超過1,800人,為不同地區人士提供服務。另外,過去一年有近1,200位義工協助本會各單位的服務。 2021-2022年度,聖雅各福群會服務超過250萬人次;服務對象包括幼兒、學童、青少年、成年人、家庭、長者及復康人士等。福群會提供多元化服務,由社區支援至院舍照顧,以配合不同人士的需要。

香港聖公會麥理浩夫人中心自一九七三年十一月起,本著「非以役人,乃役於人」的基督精神,以「社區建設、社區照顧、社區健康、建立社會資本和社區融和」服務設計綱領,為不同年齡居民提供多元化社會服務,並於二零一七年四月開始由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有限公司擁有。

香港盲人輔導會,自1956年成立以來不斷為視障人士提供其所需服務,透過拓展與創新,以增加服務之全面性。現有服務範圍包括:眼科及低視能服務、復康及職業訓練、教育支援、就業輔導、輔助儀器諮詢服務、資訊科技應用、多重殘疾視障人士復康及視障長者院舍服務等。為改善服務受眾的福祉,香港盲人輔導會將繼續以專業精神,團結各持份者,為創造平等參與及締造共融無障礙社會而努力。

東華三院自1870年成立以來,一直秉承「救病拯危、安老復康、興學育才、扶幼導青」的使命和承諾,時至今日,已發展成為全港歷史最悠久及規模最大的慈善服務機構。在過去百五年,東華三院在醫療、教育及社會服務方面均有長足發展,迎合社會需求,為市民提供收費低廉或免費的優質服務。現時東華三院共有343個服務單位,包括5間醫院、34個中西醫療衞生服務單位、57個教育服務單位、225個安老、青少年及家庭、復康及社會企業/創新的社會服務單位,以及2個肩負守護和保育本地歷史文化重任的服務單位,分別為東華三院文物館和東華三院何超蕸檔案及文物中心,負責宣揚東華三院歷史、修復和保存機構檔案等工作,藉以推動保護文化遺產。

香港職業發展服務處成立前為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社聯)屬下的職業輔導社,在2002年中註册成為獨立機構,並於2003年4月起接管社聯職業輔導社的工作及服務單位。社聯職業輔導社有四十多年為弱勢社群提供服務的經驗,主要為受感化青年、新來港人士、年長僱員等提供職業輔導及培訓服務。

長者安居協會於 1996 年成立,為香港最具規模的社會 企業之一,同時為自負盈虧的非牟利慈善團體。協會提 供全天候 24 小時全面支援服務「一線通平安鐘™」,以 緊急支援、綜合關顧、日夜守護、健康管理、生活輔助 為主要的服務範疇。此外,協會也為長者及其照顧者提 供照護訓練及工作坊;另設「管家易」到戶式看顧、陪 診、清潔及復康服務。協會的全方位長者服務結合科技 及人本元素,以創新的理念及手法,務求讓銀髮族居家 安老,享受有質素的自主生活。

利民會成立的宗旨為促進社區精神健康及社區照顧服務。為精神及情緒受困擾人士提供支援及復康服務。 利民卓業有限公司於2001年成立,全資附屬於利民會。利民卓業有限公司業務為流動清潔服務隊,僱用殘疾人士,致力改善其生活、健康、就業及社會融合情況。

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CFSC)為香港一間致力支援及促進家庭功能的社會福利機構,自1954年創立以來,一直為東九龍區居民提供不同類型服務。60多年來,因應社會的改變與需要,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不斷更新原有服務,同時亦拓展新的工作方向。迄今,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已發展成為一間多元化的社會服務機構,涵蓋多個服務範疇。

香港失明人協進會成立於一九六四年,是首個由視障(失明及弱視)人士組織及管理的自助團體。本會一直發揮視障人士的自助互助精神,以推動平等、獨立、機會為宗旨。協進會現時有四個服務單位,為會員提供社交、康樂、教育和就業服務,協助他們使用資訊科技,以及倡議視障人士全面參與社會事務。

香港神託會於1962年正式註冊成立,為香港政府認可的基督教慈善機構,亦是香港社會服務聯會及香港公益金成員之一,致力為香港社會以至世界各地提供優質而非牟利之社會福利、教育及醫療服務,並宣揚基督福音。 開辦至今,香港神託會已發展成為僱用超過700多名全職同工的慈善機構,於全港設有6間中、小學及幼稚園,1間綜合醫療中心、7間伙伴教會、3間社會企業以及17個社會服務單位,為本港社會提供專業及多元化的服務,服務對象包括幼兒、兒童、青少年、成年人、家庭及復康人士等。

香港老年學會於1986年開始由一群熱心於安老服務工作的人士發起,學會的成員來自不同的界別,包括醫療、護理、社會工作、物理治療、職業治療、心理學家及學者等。本會並於1989年成為國際老年學會之會員。本會成立的主要目標是促進香港老年學的發展和提升香港安老服務之水平。

香港復康力量於一九九五年成立,為香港註冊的慈善復康服務機構。香港復康力量最初的服務對象主要為肢體傷殘人士,及後擴展至聽障人士、長期病患者及精神病康復者。香港復康力量亦致力改善復康政策,推動香港發展成無障礙城市。現時香港復康力量職員中,有超過七成亦屬殘疾人士。

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簡稱福利協會)於1966年成立,本著「個別關懷‧全面照顧」的服務格言和「轉化生命‧活出豐盛」的服務精神,一直為社會上不同年齡和階層人士提供多元化服務。現時福利協會擁有逾200個直屬服務單位及會員機構,分佈全港、澳門及廣州,構建了一個全面而緊密的服務網絡。

愛同行(WEDO GLOBAL)於2011年成立,是一所提倡多元文化教育的社會企業。愛同行與不同文化背景人士一同規劃和安排多元文化工作坊及培訓,香港文化導賞團及海外深度文化體驗計劃,讓參加者認識不同文化,進行深入的文化互動與交流,反思各種文化差異,藉此提升參加者的文化觸覺與國際視野。

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因關懷社會需要而於1920年創立,是全港最大及歷史最悠久的婦女團體之一。在創會之初,竭力為本港婦女爭取權益,如掃除婦女文盲、推動一夫一妻制及同工同酬等,提供「婦女為本」的服務。時至今日,秉持「生命的栽培」服務宗旨,女青年會已發展成多元化社會服務機構。

香港唐氏綜合症協會於一九八七年十月正式註冊為非牟利慈善團體,致力為唐氏綜合症人士、殘疾人士、其他智障人士及其家人提供綜合家庭支援及職業復康服務,使服務使用者在個人成長及生活各方面,得以全面發展;以及滿足他們在就業及職業培訓方面的需要。近年,香港唐氏綜合症協會致力拓展多項社會企業,希望增加殘疾人士職業訓練和就業機會,推動「社會共融」的概念。

香港基督少年軍成立於1959年,是一個基督教制服團體,致力培育3-21歲之兒童及青少年。透過基督教教育和領袖培訓,栽培青少年從小建立正面思想和良好品格,以整全訓練栽培他們建立僕人領袖的心志,期望他們能各展所長,共建充滿活力、和諧友愛的社會。 除制服團隊服務以外,香港基督少年軍亦提供專業培訓、品格教育、社會工作、環保回收及內地社工督導服務。

歷耆者是一間創立於2013年的香港社會企業,專注提供企業社會責任計劃及企業培訓工作坊予商業機構,以及提供教育工作坊予教育/非牟利機構,旨在孕育社會各界人士對長者的同理心及了解他們的身心狀況和需要。 至今,歷耆者已經累積舉辦超過850場體驗及培訓工作坊,服務對象為各大商業機構﹑大專院校﹑中小學以及非牟利團體,服務超過25,000人次。

家點綠是一個成立於2012年的組織,專注於收集二手傢俬。家點綠收集到的一些物品會捐贈予有需要人士,而其他則會在二手傢俬市場出售。另外售賣二手物品所得的部分收入將會撥捐慈善團體,以支持本地福利事務。家點綠的使命很簡單 ─促使香港成為一個可持續居住的地方。 可持續的生活模式不是要犧牲我們的生活水平,而僅是一個簡單的概念,意味著家點綠要以有創意和負責任的方式來使用地球的自然資源。一個人不再需要的資源,對其他人來說可能是非常有用的。

Under Production 於 2014 年成立,屬一群充滿創作熱誠和夢想之團隊,協助團隊成員接洽相關工作及出版自家團隊產品。成員包括香港年輕設計師、藝術工作者及創作人,服務主要包括平面設計、書籍出版、自家設計產品、創意數碼科技、原創音樂創作及主題微電影等。Under Production致力提供一個讓青年/半職創作人,透過實戰去展示其技能的創意平台。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社會服務部自1976年成立,是本港大型的綜合社會服務機構,以創新的方式、關愛及以人為本的精神為基層及弱勢社群提供多元化的服務。本機構現時共有超過50個服務單位,服務範圍遍佈全港,由幼兒到長者,從家庭、學校以至職場,服務人次每年超過二百萬。

「從心出發 ,用愛營造」是南葵涌社會服務處的信念,亦是作為一間地區服務中心的核心價值。過去廿多年來,中心無論在規模上、運作上及人事上圴經歷不少變遷,但中心方向始終不變一從「心」出發,用「愛」營造,照顧區內居民的需要,真心真意關愛一群有需要之社群。 是由地區人士創立,並不從屬任何政治或宗教組織。故此,中心無論在經濟上及行政上,均具獨立性。

透過 "友伴同行", 讓中高齡人士得到適切的心靈關顧,不會感到無助和被孤立;在家庭中和睦共融,並社會有適當的連繫,能積極,愉快地在社區生活。讓中高齡人士維持豐富精神生活,維持和發展和諧的人際關係,活得健康開心。全心支援和提升中高齡人士在愛心關顧事業上的專業水準,創造相關優秀人力資源。

我們希望尋找從事社會工作的專業人仕並與之合作,攜手解決貧困、健康、教育和環境領域各方面的種種問題。基於平等、博愛和社會公義,我們的最終目的是希望建立一個負責任又發達的社會,並確保社會可持續全面發展。我們希望通過創新、創造協同效應以及與不同專業人仕們建立戰略夥伴關係,令社會服務文化得以推廣。

共融教室是一間社會企業(Social Enterprise),為不同學校和機構提供各種服務,希望能創造社會效益。師資包括擁有20年以上經驗的教育心理學家和臨床心理學家、擁有10年以上經驗的職業治療師、言語治療師、戲劇治療師及社工等等。

瑜樂伽教室有限公司(瑜樂伽)是一間非宗教、非政治性的社會企業,專為高齡者設計和提供瑜伽練習課程,希望令有興趣體驗瑜伽練習好處的年長者,不論貧富、年齡和健康狀況,都能獲得專業有效、有科學依據的運動指導,為香港日益嚴峻的人口老化問題作出一些實質的貢獻。 瑜樂伽教室相信年長者能夠「健康的活著」,是因應社會高齡化問題的最佳策略。一來年長者可以有獨立自理的能力,過著有尊嚴的生活;二來可以降低社會高齡化對社會和下一代在經濟、醫療和照護所帶來的負擔。

蒲寓是一間由黃金世代(50-65歲人士)創辦及提供主要服務的社會企業。蒲寓的團隊是一群熱愛種植及以人為本的註冊園藝治療師,擁有一個共同理念,希望透過推廣園藝治療服務, 讓更多社會大眾能夠體驗五感植物給人們帶來的正面能量與效益。此外,為提升專業服務質素,蒲寓更連同相關領域專才(包括認知心理學博士及資深社工)成為蒲寓的團隊顧問,提供專業意見,讓蒲寓的園藝治療方案能更具針對性的達致不同的活動目標。

沙螺洞綠田園位於本港極具保育價值的大埔沙螺洞,由一班專業人士聯同沙螺洞原居民,合力藉着有機耕作,為沙螺洞的保育工作出一分力。是全港唯一由原居民和專業人士組成的有機社企農場。 成立目的除了參與保育沙螺洞外,也積極參與長遠發展沙螺洞成為一個有高生態價值社區,沙螺洞綠田園現正與綠色力量合作,以復耕保育沙螺洞的生態環境。

V Cycle正在協助清理香港並引入創新的廢物管理方法,並為香港的老人提供支持。 通過使用反向自動售貨機收集用過的PET瓶,將其回收成100%可生物降解的 RPET 公司制服,促銷營銷產品和公司禮品,來幫助公司滿足企業社會責任要求並減少垃圾堆填區污染。

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於2010年之前稱為浸會愛羣社會服務處),於1978年由香港浸信會聯會,授權香港浸會大學(前稱為香港浸會學院)籌辦,並於1982年成立,正式投入服務。本處初期在灣仔及港島區提供多元化社區服務,經過三十多年的不斷發展,服務地區已擴展至荃灣、葵涌、青衣、長沙灣、旺角、佐敦、土瓜灣、彩虹、沙田及大埔等各區。

皇家牛劍學院由牛津大學碩士畢業生藍秋琴女士創辦,並發起了“暑假在牛津”項目。公司專注於國際教育項目、留學方案定制和留學申請諮詢服務,協助國內各高校與國外高校建立合作關係,共同培養一些出色的擁有國際化視野的人才,讓更多的學生擁有機會親身體驗到世界頂尖教學水準的大學學習和生活,拓寬學生的國際視野,與世界各地優秀青年一起成長和發展。

讓60歲後退休長者: 在職場或義務⼯作領域上 發展第⼆事業(second career),肯定⾃我價值及 能⼒,更有尊嚴地⽣活 重拾家庭及⼯作⾓⾊,讓 他們更加有信開⼼及快樂地⽣活 為長者:先做培訓、後找僱主 為企業:提供可靠、具經驗的長者員⼯ 為社會:推動長者就業、⽀援長者需要

透過為本地市場提供一定數量,有良好質素、新觧、健康的蔬果及魚產品,為農民、弱勢社群(包括但不限於青少年、更生人士、低收入及較低學歷的社區人士)提供工作職位及融入社會的機會,發展現代化農業技術、綠色建築與綠色能源,減少向環境排放任何污水或廢料,藉以推動食物安全和環境保護的概念,承諾將部份蔬果及魚產品捐贈予老人、殘疾人士、長期病患者、失業者、領取綜援家庭等等,藉以協助弱勢社群紓解生活上的困難。

博遊教育社以玩學無邊界,課程設計及教具研發為核心價值。希望透過遊戲課程和實用的玩具或教具鍛煉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兒童(如SEN兒童),以及改善長者的身心靈健康。 教育社固定課程有免費配額給低收入家庭,也和慈善機構如陳虹校長免費補習天地,幸福點子等開辧免費課程給兒童和長者。

天專業護理致力用優惠價錢為全港長者提供各項具專業、高質素的家居照顧及復康服務,合資格的長者出示樂悠卡會立即享有所有服務9折的優惠。同時支援護老者的需要,在公司有營利的情況下,我們會為有需要的綜援長者提供免費服務。此外,我們也致力為低收入、單親家庭婦女提供就業機會,工作時間能夠彈性安排,改變舊有的模式,令她們能透過工作增加家庭的經濟收入,以改善她們的現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