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可做社企 政府暂不考虑立法规管 (苹果日报)

三间社企餐厅面对不同程度的困难和困境,反映社企面对一定的营商压力。根据香港社会服务联会统计,目前全港约有650间社企,主要以经营餐饮及零售业居多,此外还有医疗护理、环保回收及教育培训等,但社企至今未有统一的定义,到底何谓社企呢?

根据中大创业研究中心于2014年进行有关「透视香港社企实况」的研究指出,「社企」既要履行社会责任,又要达致商业营运上的可持续性,但研究团队不建议为社企定义进行立法,以免窒碍社企的创新潜力。

而「社企」一词的出现,是因98年亚洲金融风暴,香港经历经济低迷、失业率高企等问题,为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政府与社福团体展开新的服务模式。自2001年起,政府推出「创业展才能」计划,鼓励非政府机构成立社会企业,聘用残疾人士,创造就业和纾缓贫穷问题;其后再推出「社区投资共享基金」,让社会团体借此基金开办社企。到06年,政府再提倡「伙伴倡自强」社区协作计划,协助弱势社群自力更生。

而「创业展才能」及「伙伴倡自强」分别由社署及民政总署设立,每项申请上限分别均为300万元,获得资助的社企营运均受到相关政府部门监察。不过近年不少私人企业亦开始涉足社企领域,他们未有向政府申请资助,但会承诺将公司部份利润投放到自身企业,并达到某种社会目的。

据香港社会企业总会义务司库李玉芝表示,社企是一盘生意,以达至某种社会目的,例如提供社会所需的服务(如长者支援服务)或产品、为弱势社群创造就业和培训机会、保护环境、利用本身赚取的利润资助其辖下的社会服务等。社企所得利润主要用作再投资于本身业务,以达到既定的社会目的,而非分派给股东。

由于社企未有一套公众认同的定义及规管,该会遂以民间组织形式为社企会员提供一个平台发声,积极推动社企运动和开拓营商环境。该会于2013年更创出一套社企认证计划,经过评估后,社企可获发放认证标签贴于店外,让巿民凭认证作出识别,以支持社企的发展。

「做一个社企其实系几辛苦慨事,唔系一个纯商业运作,又要兼顾自己慨社会目的。」李玉芝直言,该会明白社企在营运过程中会遇到不少挑战,故会定时开办课程,亦会在社企和商界之间建立网络,让社企获得更大的支持。

资料来源:https://hk.news.appledaily.com/breaking/realtime/article/20180909 /58662515 (苹果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