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报导

「良心」免受批判? ──《社企是门好生意?》读后感 (經濟通)

根據「香港社會企業總會」2010年的統計,香港的社企大約是330家;到2017年底是654家(據《社企指南2018》)。這樣的增長應該是令人鼓舞還是教人憂慮呢?香港社企所引發的討論多集中於營運問題,例如非牟利社會福利機構營運社企的效率和效益,以及如何以標準化的商業指標去評價社企的社會成果等等,卻鮮有提升到政治經濟學思潮或公共政策層面上做慎思明辨式的分析探討。細讀徐沛然先生的新作《社企是門好生意?社 ...
继续阅读...

人人可做社企 政府暂不考虑立法规管 (苹果日报)

三間社企餐廳面對不同程度的困難和困境,反映社企面對一定的營商壓力。根據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統計,目前全港約有650間社企,主要以經營餐飲及零售業居多,此外還有醫療護理、環保回收及教育培訓等,但社企至今未有統一的定義,到底何謂社企呢? 根據中大創業研究中心於2014年進行有關「透視香港社企實況」的研究指出,「社企」既要履行社會責任,又要達致商業營運上的可持續性,但研究團隊不建議為社企定義進行立法,以免窒 ...
继续阅读...

深水埗吉铺逾5% 不如短期借予社企NGO达三赢 (香港01)

香港人常言「土地問題」,但原來閑置空間到處都是,除了棕地、廢校,還有吉鋪。最近社區設計工作室「One Bite Social」发起為業主和有需要人士配對的「壹屋計劃」,到底吉鋪問題有多嚴重,又有多少人正在尋覓生存的空間? 走進深水埗東南面,在那些皮革鋪、鈕扣店和布行之間,總有些鋪長期落閘。單是大南街和基隆街一帶,794間地鋪中就有46間空置,閑置率約5.8%,當區地產經紀梁先生亦估計每20間鋪就有 ...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