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齐放:社企名店蛋糕曲奇抢手(明报)

【明报专讯】近年社企餐厅百花齐放,涵盖中菜、西餐。香港社会企业总会会长吴宏增表示,香港社企项目主要孕育自上世纪60、70年代出现的庇护工场,后来发展至主打速递、洗车的流动工作队,及至千禧年后发展出多种社企形式,包括近20年间蓬勃起来的社企餐厅。

别以为打着关顾弱势的旗号,社企餐厅便容易招徕生意。他观察到,顾客不会因为崇高的社会目标而到来,存亡与否,最重要是食物的质素,其次为人流及便利度,最后才是餐厅的目标和价值。加上饮食业本是「红海」,要在饱和的市场上分一杯羹并不容易,社企在平衡社会目的及商业利益的天秤上,容易进退失据。

 

话虽如此,本地社企亦不乏成功例子,业务涵盖烘焙工房、餐厅、面包店、专卖店的东华三院社企iBakery是佼佼者。在120名员工中,约六成为残疾人士。经营10年,餐饮质素有口碑,拓展出10间分店;每逢大时大节,不少人选购他们的饼食送礼。更难得是他们未有故步自封,不时与酒店、商场合作,又设网店卖饼,态度进取,多番夺得社企奖项。

去年11月于湾仔开张的iBakery Café,算是10年成果总览。餐厅楼高两层,从早上营运到傍晚,提供面食、沙律、小食及手冲咖啡,包括招牌的京都抹茶蛋糕、香蕉蛋糕、曲奇等。 「抹茶蛋糕沿用京都凯悦酒店早年教我们的做法,抹茶粉来自京都祇园辻利,甘苦的平衡做得刚好。」iBakery负责人陈佩珊道。试吃一口,果然茶味浓郁;再呷一口由店员Terry冲泡的Latte,回味无穷。

 

「最根源的策略是能力为本,让同事发挥才能,这份不是hea工,他们一路有修进,技能、薪金都会上升。」陈佩珊说。像Terry本来在金钟店工作,因为表现出色便调到湾仔新店,现在更成为店中的「大师兄」扶持后辈。而另一关键是他们一直强调发掘合作机会,陈佩珊说:「又要做生意,又要能力为本,单独做好难生存。不过,合作前基本要做好自己,让与你合作的人不是纯粹帮你,而是双赢。」

资料来源:明报副刊 https://news.mingpao.com/pns//article/20200317/s00005/1584383387128/百花齊放-社企名店蛋糕曲奇搶手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